【论文】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太阳集团网站入口

发布时间:2021/7/21 10:39:00 阅读次数:461

    摘要:进入21世纪后,对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的研究已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通过大量研究都揭示出部分学生存在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如自信心匮乏、思维障碍、缺乏学习兴趣、知识结构模糊等,这些心理障碍都阻碍了中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作为教师,我们应当与同学们一起努力,从多个方面克服和解决这些心理障碍和畏难情绪,帮助中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一、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成因
    情感因素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因素,学生情感上的障碍,如缺乏学习兴趣,自信心匮乏,思维障碍等等,必然使其学习行为消极化,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强化惰性心理。在这种心理状态支配下,学生不可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因而不断地产生学习困难.如果教师的教学得法,就能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对症下药,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类型
    虽然并非每个数学差的学生都有心理障碍,但对部分学习数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心理分析,有助于我们找到解决困难的对策.从初步研究的结果来看,目前中学生学习数学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信心匮乏
    许多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束手无策,部分原因并非其数学概念、知识掌握得不好,而是由于缺乏解决问题的信心,从而影响了他们思维灵活性和流畅性.此外,像缺乏信心、缺乏热情、缺乏兴趣以及动机等情感方面的因素还会影响师生教学信息的沟通、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最后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而不断出现的挫折感、失败感又会打击学生的信心,使他们越陷越深。
    2、思维障碍
    有些学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难以脱离具体事物和表象.他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注意知识、方法的积累,不善于对已学知识作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对数学的概念、法则、定理、性质等方面的知识都会有很多缺漏,造成知识的断层,也会成为思维开拓的栓结.还有些学生只是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机械地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不能将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加上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尚未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遇到一些新问题往往会觉得无从下手,无法把当前的问题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不善于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致使思路受阻.这些表现都可以归结为思维障碍.
    3、缺乏学习兴趣
    有一份对不同学生、不同班级、不同学校的调查,其中发现相当多的学生对学习数学没有兴趣或者兴趣不浓,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平均达到21%,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竟达到87%左右,时有时无、兴趣不稳定的占24%左右,教师教学方法适当才有兴趣的占8%,有兴趣学数学的只有23%.可见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非常淡薄,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兴趣明显偏颇、肤浅、不稳定、效能性低,老师进行着毫无兴趣的“教”,学生进行着毫无兴趣的“学”.由此看来,学生之所以对数学不感兴趣归根结底是因为“学不会”.
    4、知识结构模糊
    完整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产生多种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系统的结构化知识对思维能力的形成具有特殊的意义。从一些诊断和测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考试中可以看到:一些学习数学有困难的中学生并非有心理问题,而是由于其数学知识结构形成不好所造成的学习上困难,归其原因,更多的是学生没有打好基础,具体表现在对于基础知识没有产生数感,符号感等.
    三、如何消除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
    如何正确引导中学生克服数学学习心理障碍,增强数学教学的吸引力是数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1、树立强大的自信心
    力求人人都能体验成功.就是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发展自己的能力和自信心.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以及增长他们的才干和成绩.目前许多学生对数学感到畏惧,甚至讨厌,其数学成绩一直上不去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包袱或障碍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具体实践中,我们如何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呢?首先,对于学生考试成绩,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打分,以小组的平均分作为评价小组的依据,对于平均分有提高的小组,最低分有提高的小组,都可以给予肯定.另外,也要打破过去只打分数的习惯.说到数学成绩,人们似乎只想到分数,似乎只有语文才会有评语.其实,数学也可以写评语.在学生作业或考试中,如果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上有独特的见解,教师可在旁边写一两句赞赏的话.例如:“你的思路与众不同”、“你的方法真特别”、“你的解法真多”等等,并在讲评或总结时提出来,这样,经历多次的成功,学生的自信心会不断的增强.并且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养成求异创新的思考习惯.总的来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为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条件和情境,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获取是学业成功的必要条件.
    2、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学科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应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给学生创造可以获得成功的机会,而教师的一言一行,对整个课堂气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的数学课本上大部分章节都安排有实际情境,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到数学问题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放下过去至高无上的权威者的身份,站在学生的立场,做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应多使用“我们一起去探索 ”、“我们一起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的语言,这个“我们”实际暗示着教师和学生平等亲密的关系.在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抓住每一个可以获得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体验成功.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欲望,都有得到别人认可的需求.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注意自己的神态,尽量面带微笑注视学生,这虽然是一个非常小的细节,但会给学生积极的暗示,让学生觉得即使自己说错了也不要紧.同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聆听别人的意见,尊重发言的同学,即使别人说错了,也不能打断别人的话.这样会更加增强学生的自信,更能激发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自己的愿望.在学生掌握了新内容(法则、方法、原理)后,教师要多用这样的语言来鼓励学生,“这是同学们通过探索发现的方法”,“这是同学们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样的语言,也可以使学生产生自豪感.当学生获得成功时会产生满足感和快乐感,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3、突破学习思维障碍
    根据布鲁纳的认识发展理论,学习本身是一种认识过程,一方面,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即基础)或不能觉察到学生的思维困难之处,而是任由教师按自己的思路或知识逻辑进行灌输式教学,则学生在自己解决问题时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当新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不相符时或者新旧知识中间缺乏必要的“媒介点”时,这些新知识就会被排斥或经“校正”后吸收.因此,若教师的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或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其新旧数学知识不能顺利“交接”,则势必会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认知上的不足、理解上的偏颇,从而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就会产生思维障碍,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那么该如何克服思维障碍呢?可以使学生尽可能自我展现思维方式.例如,教师可以与学生谈心,精心设计诊断性题目,了解学生可能产生的错误想法等.另外要运用延迟评价的原则,即待学生所有的观点充分展现后,再提出矛盾,以免展现不完全,解决不彻底。有时也可以设置问题,展开讨论,引人深思,适度选择学生不易理解的概念或容易混淆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从错误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样会令学生的印象特别深刻.而且能通过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消除消极的思维定势.当然,为了消除学生在思维活动中“按步就搬”的倾向,在教学中还应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学生不满足于用常规方法,而是多尝试、探索最简单、最好的方法解决问题.
    4、提高解题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提高数学解题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解题能力的强弱,我们必须把提高解题能力贯穿于教学始终,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利用发散思维特性,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具体地讲,就是依据定理、公式和已知条件,产生多种想法,提出新的设想,发现和解决新问题.发散思维富于联想,思路宽阔,善于分解、组合、引申、推广,灵活采用各种变通方法等,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等特性。在数学教学中利用这些特性,可以有效提高解题能力.
    (1)利用流畅性,速解基础题
    在数学基础题的解题过程中,充分利用发散思维的流畅性,既要注意横向联系,又要注意纵向联系,融会贯通,达到思维的流畅.
    (2)利用变通性,巧解思考题
    在思考题的求解过程中利用变通性,往往可以另辟蹊径,独树一帜.
    解题也是十分重要的思维过程,不仅与所学的知识有关,而且涉及到心理学、逻辑学、思维科学和数学方法论等众多领域.大量实践证明:教会学生方法比教会学生做几道题更重要,学生只有真正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才能完全从题海中解脱出来.因此,培养和提高数学解题能力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
    另外,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中学数学各个分支的知识是纵横交错地相互联系着的.所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仅是对数学学科本身的要求,也是满足应用于实际的需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综合运用的主要形式是解数学综合题.数学综合题就是涉及数学知识面较广的数学问题.正因为综合题具有这一特点,所以,解答数学综合题要求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在解题的教学中,应注意发掘各科知识的联系,广泛搜集和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基本的解题方法,另一主面还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既要按教材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又要根据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使具有不同智力活动水平的学生都得到提高.教师在解题的教学中,还要使学生明确解题的目的;要重视对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情况的了解.例题和习题的选择应该与基本技能教学密切配合,使解题的过程不仅是巩固的过程,也是发展的过程.
    总之,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是多方面的,消极作用显而易见,产生原因也非常复杂.与此相对应,引导中学生有效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也是多样的,并没有固定模式.而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要不断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维状况,改进教法,引导学生自觉消除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数学主人,使新课程改革下的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这片园地中开出鲜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