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出路在于课堂教学改革-太阳集团网站入口

发布时间:2022/10/29 11:13:00 阅读次数:809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出路在于课堂教学改革,从现阶段的物理教学现状来看:“教师讲学生听”,“课内不足课外补”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种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思想负担重,学习效率低的恶果,严重的制约着物理教学的质量的提高。因此必须要对物理课堂进行改革,向45分钟要质量、要效率。 从我校现状而言,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首先教师和学生的心情必须是高兴的。 
    快乐是一种心理感受,人人都想要快乐,做一名快乐的老师,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责任。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用自己的快乐情绪去感染学生,学生才能快乐的学到知识。孔子在《论语》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孔子看来,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就现在来说,乐学就是创设一种愉快的教学环境,在师生心境愉快,情感融洽的情况下,学生学习知识难道不高效吗?
    幽默是有内涵的,快乐是可以传染的,因为我的快乐性格,对很多学生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内向的学生变的开朗了,而且还培养了一些学生小小的幽默感。记得曾有一名学生不小心摔跤把嘴都蹭破了皮,我很紧张很心疼的安慰他,不料他却一本正经的说:“没关系,老师,只是我的初吻献给大地啦”。听他这么说,在场的同学都笑了,现场的紧张气氛顿时缓解了。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做快乐老师,教快乐学生,营造高效课堂。
    其次、课堂的高效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
    教师对教学内容和学习材料的组织和呈现方式,决定了学生以怎样一种方式介入学习过程,教师对学习内容的呈现,全部以讲授和灌输的方式呈现,就会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过程中,剥夺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教师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师的组织下有序的学习,成为有生命的课堂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第一,采用导学案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导学案,把每节课设计成几个知识点,能自学的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或学生检查,有点难度的先让学生讲解然后教师补充,难度稍大些的教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或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总之教师不要讲的时间太长。
    第二,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小组建设必须由班主任(我)牵头,召开班教会,共同研究,共同操作。
    1、分组:根据人数9班10班分成4个大组每个大组8个人,每个大组又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4个人,每个小组两个人为一个单位,一些问题能个人独立完成的就不要在两人之间解决;能在两人之间解决的就不要在四人小组内解决等。8班根据学生人数分成5个大组每组6人,每个组中两个人为一个单位。分组的原则,,优中差生搭配。按层次分组,自愿选择等。类似于我们平行分班的办法。
    2、小组分工:每个大组设大组长一名,每个小组设大小组长一名,组长是非常关键的角色,是小组的核心人物,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老师的小助手。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小组同学的纪律、学习等各个方面,要掌握学习进程、安排发言顺序,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
    资料员:负责收集本组的学习资料,包括作业、课堂笔记等。
    发言人:采用轮换制,代表本小组进行发言,可以给小组成员编号,然后在课堂设置必答部分,由某个编号的成员来回答。
纪律监督员:负责本组的组员符合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要求,使小组的合作学习始终保持活泼、严谨的活动状态;监督学生思维(如开小差、走神等);监督学生动手;监督学生掌握程度。
    声音控制员(四人小组由监督员兼):负责小组声音符合合作学习的要求,两人用两人声音,四人时四人听到就可以了,八人时用八人的声音,在全班发言时,要保证全班都能听到,并且负责小组内不能发出噪声,让学生学会倾听。
    时间控制员(四人小组由监督员兼):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时间控制,督促组员高效合理的利用合作机会,确保讨论的高效性,避免纠缠和拖延;控制学生发言时间,避免有的学生独占时间,影响课堂。
    当然,小组角色和任务根据各班小组的构成情况而有所区别,可以增设其他的角色,可以兼职,要经常轮流,让每位同学获得更多的体验和学习机会。
   3、有效调控、积极引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是关键。
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所在是能促使各组成员间养成相互尊重、荣辱与共的意识,培养学生在小组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学会参与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一股凝聚力、向心力。否则,合作学习只能是一种形式,势必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调控,积极引导,使之朝着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方向前进。为此,作为教师必须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处理好个人与小组的关系。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个人服从小组的决定。一对一互帮,小组长帮组员,大组长帮小组。
    (2).积极引导,处理好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关系。  
    合作教学把全班学生分成了若干个同质小组,无形中形成了“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我们重视引导,明确告诉他们,各小组之间展开竞争,主要是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动手动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注意吸纳别人的观点。教师在评价时,要转变教学评价观,应以团队为单位表扬、鼓励,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淡化个人分值,重视小组学生的整体表现,这种方式也有利于培养小组间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  
    (3).积极引导,保证小组合作活动正常开展。
    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常常遇见在同一小组里学生之间会闹这样、那样的矛盾,这是在所难免的。主要是小组的每个学生有自己的个性,且个性有差异。最常见的矛盾有以下两种:  
    a“他什么都不让我们做,都是他一个人做的,我们什么也没有做”。这在学生间显而易见。特别在实验中,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很少有机会人人都有一套实验仪器,有些学生就有意或无意地把一些仪器搬得靠近自己,甚至将有些小型仪器干脆抓在手中,这种现象在学生中间非常普遍。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要及时引导,要求小组长发挥作用,协调好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但如果材料充足,人人都可以获得动手的机会,还出现这种现象时,我们又要引导他们,不要光会做,还要注意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b“他们从来不与我们一起讨论、合作”。在视察小组活动时,我们还经常发现这样的两种现象:或是站在那儿看,一言不发;或是只顾自己玩,不愿把自己的准备的材料与其他同学分享。对于前者,我们要求小组长在分配任务时,要尽量人人动手,不会做,再出手相帮,但绝对不能完全代替他,让他享受到集体研究的快乐。对于后者,我们的做法是:每学期把要学生自带的材料清单列出,让各小组学生轮流带。为防止有些学生在上课前忘记带来,我们在每次课后提醒强调一下,然后由各小组的小组长负责落实。 
    再次、加强学法指导,启发创新思维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变“学会”为“会学”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观念的一种根本转变。教学的根本任务并非单纯地让学生学会某些知识,还要使其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思考的方法。
    1、指导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1)合理渗透。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例如:讲概念的新授课时,经常利用比值法下定义
    (2)适机点拨。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结合教学,抓住最佳契机,画龙点睛地点拨学习方法;例如:讲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的时候,利用建立模型法。
    (3)及时总结。教师在传播知识、训练技能时,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使其逐步系统完善,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4)迁移训练。帮助学生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强化并进行迁移运用,在训练中内化并掌握学法。
    2、帮助学生总结规律,让学生触类旁通。
    例如,“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非常重要,历年中考也经常考到。教师在复习前阅读大量的试卷,对习题进行归类整理,总结出一套解题思路。在复习中通过几个不同的例题,让学生体会这类题目的解法;最后让学生比较不同例题,找出其解题过程的类似之处。通过学生讨论、老师点拨,总结出这类题目的共同点。找到了规律后再加以引申和拓展,力求一题多变,让学生自编题目研究解法。课后,老师只需要布置几个不同类型的练习加以巩固就能使学生掌握这类题的解法。
    3、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使概念系统化。
    物理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科学。物理课本中的概念往往是一个个地分散出现的,看上去知识点多而凌乱。在平时的教学中,即使注意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一般也是有限的。教到一定阶段,就要在复习课上要引导学生对概念作纵向、横向联系的归类、整理,找出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对学过的概念作穿线结网,形成知识网络,促进学生头脑中的概念系统化。在复习阶段,教师要重点突出一个“导”字,让学生主动学习,自我探索知识,在深入思考中发现疑点,强化思维活动。同时要求学生吃透书本和典型习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以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最后、公平合理、双向评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  
    小组合作学习的各项活动能否行之有效地展开,必须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我们常用的方法是:采取组长、组员的双向评价,即组长给组员打分,组员给组长打分。每次上课前,教师发给每组一张实验情况记录单,作为老师了解每个学生上课表现的依据之一。其中各项达成指标如下:  
    小组合作能力主要看学生是否愿与他人在探究中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鼓励、积极配合;是否服从小组长的任务分配;当发生争执或争吵时,是否能以理服人;当同学指出自己缺点时,能不能虚心接受;是否从维护集体的荣誉出发,别人有困难,能否主动帮助等。  
    小组讨论时,是否愿意与他人交换意见;有了重要的发现以后是否还会继续相互倾听、赞赏、分享和评议;是否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等。  
实验能力,主要是看学生是否能提出探究方法、思路和计划;是否会用简单的工具器材对事物进行观察、实验并作记录、分析、形成结论;在整个探究过程中,为小组作了多大的贡献等。  
    在小组学习活动时,教师不能等待、休息,也不能做其他的事情,而应该深入到各组中间,及时了解各组探究的进度、讨论的焦点、效果,做到心中有数。最后教师根据各小组探究的成果、回答问题的参与率、小组合作的氛围等,评定出本堂课的优胜小组,并做好记录。到期终评价时,优胜小组获得的次数作为最终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  
    实践证明,良好的心态,教师的主导作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组建,通过有效调控、积极引导,加上公平合理的评价手段,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每个学生各尽其能,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发展。合作小组四位一体,体现了生命化教育的全员性,体现了“四个学会”——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生存,增强了探究活动的效果,提高了学习效率,成为了有生命的课堂。

网站地图